業主提出:不要建筑企業開的發票,要求按照工程“裸價”支付施工企業工程款1000萬。這樣可不可行?從法律層面講,這1000萬是施工企業的無票收入,仍然是作為企業的收入計算
1、業主提出:不要建筑企業開的發票,要求按照工程“裸價”支付施工企業工程款1000萬。這樣可不可行?
從法律層面講,這1000萬是施工企業的無票收入,仍然是作為企業的收入計算,需要交1000萬-1000萬/(1+11%)=99.099萬的稅。因此,無論業主許諾更高或更低的價,都不能這樣做。因為你破壞了國家正規的工程計價體系。
2、業主在合同中要求:材料、設備由業主購買,施工企業必須給業主開可抵扣11%的增值稅專用發票,必須選用一般計稅,怎么辦?
這種情況下,屬于“甲供材”合同的范疇。甲供工程,是由業主購買全部或部分材料、設備。這個“部分”沒有明確的比例規定,是由雙方協商確定的。業主買的多,施工企業自然就買的少了。因此,施工企業選擇一般計稅還是簡易計稅,關鍵是由施工企業與業主談判,由施工企業所購買的設備、材料所占比重有多少決定。按照我們的測算,一般情況下,如果施工企業采購物資價稅合計:大于工程價稅合計的30%,采用一般計稅;小于工程價稅合計的30%,采用簡易計稅。因此,對于這樣的業主,最好的解決方法就是跟業主談判,爭取讓業主少買材料,建筑企業多買材料。爭取讓施工企業采購材料占到工程價稅合計的30%以上,施工企業才有利潤可言。
3、營改增之前未完工,營改增以后繼續施工的老項目,業主要求必須選擇一般計稅方法來計稅,這樣可以嗎?
按照稅法規定,這類老項目,可以選擇簡易計稅,也可以選擇一般計稅。對于房開公司而言,老項目如果選擇一般計稅,那么賣房子時,增值稅進項稅可抵扣11%,就可以降低企業的土地成本。
如果房開公司選擇簡易計稅,就不能抵扣土地成本。因此,房開公司會傾向于選擇一般計稅。
對于施工企業而言:
1)營改增以前,施工企業剛進駐供地,主體工程未動工,只開展一些基礎性的建設,簽的是包工包料合同,這時選擇一般計稅方法更省稅。
2)營改增以前,主體工程已經完工,選擇簡易計稅更省稅。
3)營改增以前,主體工程部分完工,一般來說選擇簡易計稅更省稅。
這是從施工企業的角度來分析的,業主是不一定認可的。
因此,如何選擇計稅方式,施工企業需要按照實際情況進行測算,耐心與業主溝通協調,選擇能滿足雙方意愿的計稅方法。
4、跟業主簽包工包料的合同,材料費、設備費600萬,人工費400萬。業主要求,600萬開17%的專票,400萬開11%的專票,這個要求合理嗎?
施工企業既為業主提供了建筑勞務,又給業主提供了材料設備(貨物銷售),因此屬于混合銷售。
稅法規定:
一項銷售,如果既涉及服務,又涉及貨物,為混合銷售。從事貨物的生產批發,或者零售的單位和個體戶的混合銷售,按照銷售貨物交納增值稅(17%)。其他單位和個體戶的混合銷售行為,按照銷售服務加增值稅(11%)。建筑企業不是從事生產批發的單位,因此只能開1000萬11%的發票給業主。所以,業主提出“開600萬17%的專票,400萬11%的票”是無理要求。
5、我公司承接一個政府項目,想簽包工包料的合同,政府不同意,該怎么辦?
營改增以后,對于施工企業來講,簽包工包料的合同,稅費一定是下降的,是上上之選,最實惠的。對于像政府這類業主,他們是不能抵扣增值稅進項稅的,那么他買材料就是一種浪費。所以,就需要施工企業跟他們溝通協商,一定要簽包工包料的合同。如果業主不愿意簽包工包料的合同,也要想盡辦法(或指定材料供應商,或簽訂委托采購合同),一定要由施工企業把采購款支付給供應商,供應商開17%的發票給施工企業。
6、與業主簽訂“甲供材”合同,“甲供材”的比例有沒有規定最低是多少?
稅法中是沒有明確規定的。需要特別注意的是,“甲供材”合同跟“清包工”合同、專業分包合同是不一樣的。“甲供材”合同,必須是業主與總承包之間簽訂的;總包買材料并提供給分包使用,這叫做“清包工”合同, 不是“甲供材”。另外,簽訂“甲供材”合同時,選擇簡易計稅最合算。
7、為什么政府招標工程必須采用“一般計稅”?
按照國家招投標法的規定,政府工程必須走招投標程序,不能搞協議招標。政府工程在進行招投標程序之前,必須進行正規的、合法的工程造價估價,估價的標準就是按照工程裸價再加上11%。因此,政府招標工程必須采用“一般計稅”,不可能采用3%的稅率。另外,政府的工程基本上都是包工包料的,不能選擇簡易計稅,只能選擇一般計稅。
8、工程結算審計完成后,乙方已經按照結算開票,但是甲方(政府)還欠1000萬的工程款,這種情況怎么辦?
當建筑企業做政府的工程時,肯定是收支兩條線。需要先開票給政府,政府憑票去審批,之后才能拿到工程款,并且可能只拿到一部分工程款(1000萬的票,可能只批下來800萬)。營改增之后,可以開增值稅紅票沖結少的200萬;如果是營改增之前,營業稅發票體系中沒有紅票,可以按照規定向稅務機關申請退稅。(江西建設網)